第二卷大人与小人 第八十九章 张璁上奏-《大明曹阿瞒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明发,直奏天子。

    作为朝廷上下传达的重要衙门,通政司的作用极大,权柄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    如果有人先一步知道了某人会上奏一道对自己不利的奏疏,从而通过通政司内的人手加以阻拦,虽然不能真让这封奏疏彻底消失,但让其滞留个三五日,从而给自己留出应对的时间还是轻而易举的。

    所以大明朝真正大权在握的大人物们,总是能拿捏住通政司这个关键衙门的。

    要是再加上进行票拟的内阁有人,那政敌想对其发起攻击就更为困难了。

    就拿眼下的首辅杨廷和来说,执掌通政司的通政使就是他的人,他自己又是内阁首辅,想要压一份对自己不利的奏疏,可谓不费吹灰之力。

    但是,凡事总有例外!

    大明朝是讲究言论自由的,至少官员有此权利。

    如果是御史言官,自然可以风闻奏事,言错无罪。

    而要是其他官员,你也可以直言奏事,但需要公之于众,并实名而发,是为明发。

    到这一步,就算通政司有人想阻碍,内阁想压,也是压不了了。

    只是这么一来,就意味着和敌人彻底撕破脸了,不是你死就是我亡,不到万不得已,官场上讲究和气二字的人精们是不敢干的。

    而每一次真发生这样的情况时,后果总是惨烈的,死人更是家常便饭。

    比如嘉靖朝中期有名的杨继盛,就是在不顾一切弹劾严嵩之后,被反诬下狱,最后惨死。

    张璁也走上了这条路,虽然他不可能真落得惨死的下场,可一旦失败,官职功名必然不再有,多年努力也将成泡影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做了!

    这既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信心,也因为他对嘉靖帝有信心。

    当这么一封驳斥礼部群臣的《劝继嗣表》的奏疏被公之于众后,立刻就在北京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次日,才刚回到礼部的张璁,就立刻被数十个同僚围观。
    第(2/3)页